- 供貨總量:
- 發貨期限: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內發貨
- 所在地:河南 南陽市
來訪者問:
為什么我這么矛盾和別扭?
總是和人講了太多心里話而懊惱,總是猜忌別人不喜歡我,總是懷疑他們是不是在背后講我;總是得罪了權威,恐懼害怕她又會在背后出陰招整我,但是喊我虛偽一點,忍一忍,不要得罪,又做不到,總是有什么不開心不舒服總是要說出來;總是對傷害我的人打招呼,其實不想搭理她,但是覺得不禮貌,這樣處事不好得,但是打了招呼又害怕別人說我虛偽,明明討厭還要笑臉相迎;總是礙于面子或者害怕沖突害怕恐懼,得罪人之后,又去討好,然后又害怕別人會覺得虛偽,真的覺得自己好矛盾好別扭;脾氣來的時候說什么都不讓人,過了之后又去討好人,討好之后又害怕別人覺得我虛偽。心累,無力為什么這樣?
鄧州市從凱心理咨詢中心答:
人都活在矛盾沖突中,你所描述的一系列相處沖突的情感很普遍,每個人的私密自我(意識中的不愿、不敢示人的情感和想法)基本都處于這種狀態,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現在你要修煉的似乎是提高對矛盾情感的耐受性,漸漸地作為人性的陰陽兩面接納而不是批判,再用適當的言行處理人際關系。
你因對他人講述太多心里話而懊惱,可能源于暴露了私密自我引發羞恥和恐懼感。然而,如果你把所有話悶在心里又可能感到孤獨、寂寞。這就有一對矛盾——傾訴情感和隱藏情感。
我們很難占據一端而排斥相對一端。
關鍵在于兩點,(1)我們選擇了一種操作(傾訴),就不要自我批判(這是核心),畢竟你如果選擇對端的一種操作(隱藏),那么你將承受相對應的不適和后果。(2)選擇一個信任的人和合適的情境進行操作(傾訴),例如口風緊的人、性格類似的人,這樣會減輕類似擔憂。
你說你總是有猜忌、恐懼、討好的心理,那我要問:“這個世界上有完全不猜忌、不恐懼、不討好的人嗎?”
這都是人類生存的方式而已,在一定環境下具有適應性(例如,在一個資源有限、競爭異常激烈的環境,猜忌就可能具有適應性)。你把猜忌(猜測)、討好(迎合)貼上虛偽的標簽就是典型的自我批判。
當出現以上心理時,我們要學會察覺、澄清和現實檢驗,例如,當你感到朋友對你態度不好時,我們要勇于澄清:“你好像不太高興,我有點困惑,是不是我做了讓你有點不舒服的事情?我想想聽聽你的說法!”觀察他對你的一貫言行,再綜合現實因素判斷,“是我想多了,還是事實就是如此?”。這就是我們在恰當的使用預期和判斷的自我功能。
你說你脾氣來的時候說什么都不讓人,結果得罪他人,這是值得重視的人際問題,本質是不能很好地處理憤怒。
下面給你提供兩條處理憤怒具有普遍適應性指導原則:(1)“讓我憤怒的這個人傷害我是不是存心故意的?他(或她)是不是非得傷害我不可?”(2)“我生氣有用嗎?”它能幫我實現預期目標(當時感覺發脾氣很爽,可能會造成長期誤解和損失)嗎?還是只會打擊我(影響心情、擔心報復等)?”,再依據這個原則進行相應操作。
你說你總是得罪權威,這是一種行為模式的重復,成因可能很復雜,****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