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面議
- 供貨總量:
- 發貨期限: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內發貨
- 所在地:福建 福州市
013-2019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下降50%以上聯合國環境署盛贊:成效矚目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官網)9月4日-9日,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服貿會”)在京舉辦。期間,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簡稱“論壇”)將于7日-8日在亞洲金融大廈拉開帷幕。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陳添,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涂瑞和、聯合國環境署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秘書長海倫娜·瓦爾德(Helena Molin Valdés),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郝吉明,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共享 全球生態環境領域權威代表專家云集
本屆論壇以“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能源交通領域協同控制”為主題,邀請了來自生態環境部,聯合國環境署,加州、巴黎、東京、首爾等國際大都市,以及香港、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部門的代表,清華、北大等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大氣和氣候領域的專家。論壇將聚焦重點領域協同推進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控制,交流分享國際大都市空氣質量和氣候目標規劃、政策工具、措施行動、成效進展等經驗,為共建美麗宜居大都市貢獻智慧。
同時,論壇還應邀作為2020年聯合國環境署于7日舉行的首屆“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平行活動之一,發出“全球清潔空氣行動”倡導,展示國際大都市的清潔空氣和氣候行動及成效。
點贊 聯合國環境署高度評價中國環境保護行動與成效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陳添局長在致辭中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論壇通過線上結合線下方式開展,北京愿意提供平臺分享各地治理大氣污染、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果和經驗。解決北京市的生態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大城市的智慧,同時也希望北京經驗為世界更多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城市提供參考。
聯合國環境署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涂瑞和表示,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中國從全球環境的參與者、貢獻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變。中國在努力解決自身環境問題的同時,以切實行動支持全球環境保護,在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采取切實行動,發揮了引領作用。北京市是聯合國環境署重要的地方合作伙伴,多年來在治理空氣污染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做法效果顯著,值得在世界范圍內推廣和借鑒。
負責籌辦首屆“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的聯合國環境署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秘書長海倫娜·瓦爾德(Helena Molin Valdés)遠程向論壇表達了美好祝愿。她特別指出,在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強有力領導下,過去20年北京經過艱苦的努力實現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特別是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超過50%,成效矚目。與此同時, 2010-2019年,北京市碳排放強度下降了43%。她肯定道,通過對空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的協同控制,北京已經初步實現了經濟增長和污染排放的“脫鉤”。她表示,新冠疫情這場全球性的危機對各個國家、城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世界各國、各個城市更加需要加強合作,共同應對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挑戰。
交流 協同推進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減排成共識
7日,在論壇主旨發言及交流環節,韓國首爾市助理市長兼氣候與環境本部長鄭秀鏞、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何建坤、美國加州空氣質量資源局(CARB)主席瑪麗·尼克爾斯(Mary Nichols)、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生態環境部大氣司副司長張大偉、能源基金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鄒驥等與會代表分享介紹了各自城市和領域在大氣污染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最新政策、行動、成效和下一步規劃。協同推進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減排已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大城市的普遍共識。
8日,會議設置了兩個平行分論壇。“疫情對空氣質量的影響及啟示”分論壇邀請來自加州、巴黎、米蘭、東京、首爾等城市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分享交流新冠疫情下城市空氣質量的變化,以及PM2.5、臭氧(O3)及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前體物的監測方法、評估手段及治理措施等;“碳排放交易及綠色金融”分論壇通過交流討論國際大都市在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控制、排放交易和氣候投融資方面的實踐和成效,分享通過市場化機制和綠色金融手段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
與會國際專家代表們紛紛表示,論壇為推動國際大都市攜手應對環境挑戰、共同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溝通交流機會。除國際代表外,北京市生態環境部門、京津冀地區城市等負責大氣污染治理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在京非政府國際組織代表等參加了會議。
背景:
“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行動論壇”是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主辦的生態環境領域專業性論壇。2017年首屆論壇開幕,今年為第四屆,已經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之間生態環保交流的品牌活動。